第413章 釜山行

大唐帝国,显庆三年夏末。

安东道,釜山港。

午后时分,阳光正烈,来自海上的清风带着些腥咸的味道,把都督府里的后院的树木吹的沙沙做响。

浓郁的树荫遮蔽着庭院,像是一团绿色的云彩。

釜山是一座新兴的港城,在显庆二年的兄山江海战后,大唐一战奠定了对朝鲜南半岛的控制权,倭人狼狈逃回岛内,百济和新罗也都臣服在了大唐的铁骑之下。

战后,李逍亲自向长安奏捷,叙表诸将士的军功战绩,同时也请求能够再留守安东一段时间。

皇帝答应了李逍的请求,还答应了李逍的新区划计划。百济和新罗之地皆录属于安东道,统一编划来七个州,分为熊、全、武、康、尚、庆、良七州,每州只设五县,如此一来,州县大为精简。

原来百济旧地就设立了五个都督府,这次也裁撤掉了几个,整个安东道只余三个都督州,分别为熊州都督府,隶熊、全、武三州,庆州都督府,隶康、庆二州,还有一个良州都督府,隶尚、良二州。

李逍因功受封乐浪郡开国公,赐食邑真封八百户,通前共一千户,加勋上柱国,授安东道节度使,观察转运使,兼熊州都督、刺史,加太子少保衔,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阶。

李逍一战得封郡公,还是实封千户,让无数人羡慕惊叹。而他的一众属下将领们,自然也都论功行赏,各个升官晋爵。

连之前被废为奴隶的赵持满,这次也被皇帝特赐官爵,一战封侯,授良州都督。

王方翼封侯,授庆州都督,程伯献封侯,授武州刺史,薛楚玉封侯,授全州刺史········

一战打出了一个郡公,十三个侯爵,伯子男等爵位三十余位·······

釜山港是良州都督府的驻地,这座港城既是半岛南部的新兴贸易大港,同时也是安东水师的驻泊军港,这里还是防御倭贼的大本营。

一条金色的鲤鱼从池中高高跃起,带着白色的水花,金光一闪,又扑通的落回了池塘里。

倚着栏杆的李逍手里拿着朵荷花,又摘下一片花瓣扔进水里,引来又一条鱼儿跳起。

脚步声从外面响起,良州都督赵持满一身紫袍进来,“大帅还有这闲情雅致喂鲤鱼荷花吃呢?”

“釜山港城都督府里的金鲤还是挺让人怀念的,回了长安就再没机会来喂了。”

“大帅真要回长安了?”赵持满眉头一皱。

李逍笑笑,“这还能有假,当初兄山江一战后朝廷就召我回去,我是又给皇帝上表又给宰相们写信,好不容易才让他们答应我在这里多留一年扫尾。本来年前我就该进京了,我又硬是赖了半年,如今朝廷已经连下数道诏令下来,我不走也不行了,新的大都护都已经在海上了,马上就要踏上安东的土地了,总不能有两个主官吧?”

当初李逍也是拿出了很亮眼的表现,才让朝廷同意他留下来的,而且当时皇帝为了能让李逍能更放手去管好这块地方,特意给李逍授予了节度使之职。

这可是大唐第一次正式设立这个职位,之前虽然军中常有节帅之称,但那不是正式的官职。而这次皇帝却第一次为李逍设立了这个职位,虽然节度使也是使职,带有临时差遣性质,但毕竟是专为他特设的,不同凡响。

况且李逍担任节度使这个统管兵马主管征战的军职之后,还又担任了观察转运使之职,这是文职,既管民政又管官吏的监督考察,还管着钱粮转运事务,可谓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兼管着人事和钱袋子。

有了这些大权,李逍才能在这两年里把南半岛打造的日新月异,七州三十五县之地,如今彻底的犁过一遍,二十多万百济和新罗的旧贵族和大豪强地主们都被李逍清算,一并送去了中原大陆,让他们去边疆屯田垦荒去了。

而剩下的那些新罗和百济的旧民,也经历了丈量田地、清点户口,均田授地、点选府兵等一系列大事。

在这些动作之下,现在的安东道官方登记在册的新大唐子民共一百二十万户,人口六百三十余万,其中基本上都是纳税缴赋的征课良民,光是纳课的丁男就多达二百万之多。

这组数字当初送抵长安的时候,不知道震惊了多少朝中大佬们,连皇帝都惊的跳了起来。

不说一百二十万户、六百三十万人口的惊人,仅仅是二百万丁男这个数字,就能把长安朝堂都给惊傻。

想当初大唐刚平定天下的武德之初,才一百八十万户,到贞观中期才恢复到三百万户,到永徽之初,李治继位时才三百八十万户,由此可知这数字多惊人。

当初隋强盛之时,人口可是多达九百多万户,五千余万人口的。虽然说武德初时,战乱刚结束,有许多的逃户和隐户没算在里面,但当时人口确实损失很大,尤其是官方的纳税课丁数量。

这些年,朝廷安稳,人口数字不断增长,尤其是通过清点人口,搜查逃户隐户等增加了许多新人口,可实际数量也不过四百来万户,就算包括那些没在册的隐户等,估计总数也就五百多万户六百万户的样子。

现在李逍一下子为大唐新增了一百二十万户,六百多万人口,这起码是增加了两成的人口啊。

而当初,朝中的大臣们可是认为新罗和百济的人口顶多就三四百万而已,可李逍却硬生生的用手段,把整个新罗和百济翻了个遍,将所有的人都能编户齐民登记造册,没有隐户和逃民,甚至还通过均田授地,把过去隶属于那些王室贵族大地主豪强们的奴隶也给分田授地,赐给良民身份,让大唐的自耕农尤其是课户数量增加了许多。

要知道,人口虽然重要,但大唐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份是不纳课的,也有很大一部份不是良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