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仙侠 > 仙尘

第四章 可怜相逢不相识

诗曰:

缘起缘灭数有奇,花谢花飞人蹉跎。

情窦初开心意乱,英雄始遇冒失多。

可怜相逢不相识,莫怪少年少沉着。

纵有世间反常事,总凭常理能开说。

话说当时,这几个强徒,赶过来要捉史翠翠,而翠姑先行骑驴跑开了一段路了,这几个强徒,自然不能一下子追赶得上。

虽然如此,却也早已吓得翠姑大呼救命不已。也是这翠姑命里有救吧,当日当时,李诗剑正在骤马舞枪,远远地,偏偏就听到了翠姑呼救之声!

李诗剑听得有人呼救,骤马上高处一看,就见东方一道烟尘,数骑追赶前面一骑,后面追赶的人都骑马,前面呼救的人却是骑驴。看看将要赶上了。

李诗剑是少年豪迈呀,心说此事虽然叫做英雄救美,说出去似乎不太雅致,太也落了俗套了,但救人毕竟是大事,我瞅那后面骑马追赶的几个,不像好人哪。

看到这里,李诗剑一纵银角马,冲了出去。

李诗剑赶来得倒也及时,正当几个强徒要包围住骑驴女子之时,李诗剑赶到了,当时李诗剑大喝一声:“呔!你等都是什么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

李诗剑赶到面前,一声喝斥。此时那几个强徒,早已有人抓住了毛驴缰绳,只作一带,毛驴一挣一跳,就将翠姑从驴背上给颠了下来。这几个强徒小兵是哈哈大笑。

等到听得李诗剑喝问时,几个人都没将李诗剑这个年轻后生放在眼里:这是谁家的小娃儿,细皮嫩脸的奶油小生一个,还想咋唬你老子们啊!?

其中一个强徒,应该就是数人之中的头目了,这人一扬手中大刀,狂笑道:

“小娃儿,瞧你拿着那长枪,就跟拿个烧火棍似的,我劝你啊,识时务者是俊杰,赶紧滚蛋吧!这不是你逞能充人物来英雄救美的地方!”

李诗剑听了,哈哈大笑:“喂,你说什么呢?”

那头目道:“小子,我说你找死!”

这时,那七八个强徒兵,有一人押着史翠姑退后,另几个都向李诗剑围了上来。

那头目却是早已纵马舞刀,往李诗剑当头劈来!

李诗剑双足一磕胯下马,那银角马得了信儿,就往前冲。李诗剑左手持枪,隔过对手大刀,右手顺手抽出腰间宝剑,顺着那大刀杆儿往下一掠,就将对手废了!

一个交锋,斩掉了那头目的左臂!

那头目当时疼得浑身冒冷汗,哇哇号叫,大刀也扔掉地上了;好在他没疼晕过去,还知道招呼手下一起逃跑!

一行七八个家伙是一起掉转马头,往回狂逃。

说起来这几个家伙也是执迷不悟:猪八戒怎么死的大家都知道,偏偏他几个不知道,那自然是笨死了的:

——你几个要逃命,放了那美女不就得了吗?偏偏他几个舍不得放!

而李诗剑本就是志在救人,见这数骑带着自己要救的那女子跑了,当即驻马收枪,取下弓箭,先瞄准那个押着史翠姑的家伙,“嗖”地一箭!

只听得一声惨号,那人倒撞下马来,被战马拖着往前跑,不用说是活不成了!

那女子本是被此人横抱放在马上的,自然也就不免要跌下马来了。

其余几个,顾不得再来抢美女,只管逃命吧!

李诗剑心说:这几个虽是流民,但观其所为,实同禽兽呀!我杀不杀他们呢?哎,算了吧,饶过他们性命,略示惩戒吧!

想到这里,李诗剑张弓搭箭,连珠箭发,只听得“嗖嗖”数声,几声战马惨嘶,那是一一中箭倒地,将马上人摔落尘埃!

这数人虽是摔倒尘埃,但哪里敢回头?反而更加惊慌,爬起身来,往回跑得极快。

此时李诗剑早已收了兵器,跳下马来,来到美女面前。

那美女虽是受了惊吓,此时却也早已爬起站住。不待李诗剑开口,翠姑道:“感谢英雄相救!小女子万分感谢!”

李诗剑此时方才正眼细看眼前美女,只见她身材苗条,气韵动人,面如暖玉,唇红齿白,目似秋水泛波,眉若远山含黛,胜过九天仙女,赛过古今美人。

李诗剑一见之下,不由得觉得心跳加速。

翠姑展眼看时,只见对面这人,分明是个玉面小书生,然而就是刚才,此人大展身手,救了自己,却又分明是个少年英雄!也是不由得心有所动。

心中既有所动,脸上不免有所表现。李诗剑少年聪颖,当时就有所觉察,心跳自也是又加速一分。

然而再看对面美女时,却见她脸色一霎变过,又复原来神态。

原来,这翠姑虽是心有所动,却也当时就自警自思:

此人少年英雄,虽是个难得的小帅哥,然而我哥哥却说得清楚,我今天是来投亲的,既然有了阿爸给我订的娃娃亲,我岂能放纵自己?须知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

是了,听哥哥说,我那夫家在此地也是个很富裕人家,待我找到他家时,说明情况,好好报答这少年英雄也就是了!

想到这里,翠姑不由得红了脸。

其实她不自知,自己心中也是从此有了一个少年英雄的身影。然而心头意乱之时,却连这少年英雄姓什么叫什么都没想得起来问问。

李诗剑看她羞涩之意,更觉得此女是美艳动人。

然而李诗剑暗想,我本意只为救人,没想到却是救下了这么一位大美女——

人常说,英雄救美之后,往往能赢得佳人芳心,不知我李诗剑有没有这个缘分!若是我今生能娶上这么一位妻子,那也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想到这里,李诗剑不由得冒失开口喊“妹妹”,就说道:“这位妹妹从哪里来?怎么会被那几个贼人追赶?”

史翠姑听了,就不免说起家乡遭难,自己与哥哥来这边投亲之事来:

“小女子家乡遭灾遇难,与哥哥一路逃难,前来平安州投亲。不料想,在平安州城北门外,被那贼兵追赶,如今哥哥已经是身陷贼手,尚不知生死呢!”

说到这里,史翠姑自然流下泪来。

前人说到美女的杀伤力,都道是“回首一笑百媚生”,又道是“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其实前人忽视了一点,美女的杀伤力,更在于哭!此时美女一流泪,不知怎么地,竟然让李诗剑慌了手脚N况美目含泪之际,又偏偏看过来一眼!

对面的美女看过来,李诗剑当时就是心头一热,小脸儿也热了,脑袋也不灵光了。

俗话说,神仙一天也有三迷。这迷,就是人犯糊涂的意思。

李诗剑此时心里眼中,只有这个美女,然而他长这么大所受到的教育,又让他不好造次唐突佳人,当时听了,就冒冒失失地说道:

“妹妹莫怕,你家大哥叫史强生是吧?不管他是生是死,小可我都要去那平安州府城里寻找一番,回来告知妹妹。”

史翠姑听他一口一声叫“妹妹”,早已明白了他的心思,但是面对救命恩人,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提醒道:

“大哥,那边早已被他们的兵占领了,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哪知她不这么说还好,她这么一说,反而将眼前这位少年英雄那种在美人面前的显摆争胜之心激发起来了——

就听李诗剑哈哈狂笑道:“不过是小小平安州罢了!纵然是千军万马,我何惧哉?你且在这里略等一等,我去去就来!”

说过这话,李诗剑是纵马而去!——这等行为,其实反常,反常之中,恰恰是常情常理,恰恰是少年英雄对美女动了心!

托钵村夫记到这里,不由得感叹:这李诗剑,到底还是少年心性,做事未免太冒失太丢三落四了,你也把人家美女安顿好再走呀。其实这正是“事不关心,关心则乱”!

李诗剑此时,不唯关心,亦且动情矣!

当时李诗剑纵马而去,史翠姑眼瞅着这少年英雄走了,自己是既不好留下也不好走开。

半天,史翠姑也如梦初醒一般,这才感觉到身上疼痛。

原来,先前被那兵拦住毛驴时,翠姑已经跌下来一次,李诗剑箭射贼徒时又跌下来一次,先前是半天紧张,忘记了疼痛,此时反应过来了,才发觉自己是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地了。

史翠姑转眼四下看时,所好自己的毛驴并未跑远,于是史翠姑忍痛上前,拢住了毛驴,好不容易爬上驴背,就眼睁睁地向东望,只盼那少年英雄早点回来。

然而李诗剑这么冒失一去,哪里那么容易就回来?说起来,这也是定数使然,教他二人好事多磨。

史翠姑苦等了半天,不见那少年英雄回来,心中慌了,就想:这儿四下无人,他又是一去不回,他不会有什么危险吧?若是我再碰到先前那样的坏人,那可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史翠姑转头四下看去,就见正西几里路外有个村庄,心说我且到那村庄上去打听打听吧。于是就骑了驴,往那村庄去了。

史翠姑到了村头不远,恰恰有一位老丈,手拄拐杖,缓缓行来。于是就迎上前去,喊道:“这位老爹,请问您老人家,这边可是李家村么?”

不料对面这人,上了年纪,耳聋眼花,瞧这人家是跟自己说话,就说道:“小姑娘你说什么?”

史翠姑道:“老人家,您可知道李家村是什么地方?”

老丈道:“什么?大李娃家地方?我们村里没有叫大李娃的。”

瞎子会编,聋子会扯。

翠姑听了,见这老丈答得不对路,一时没想到这老丈耳朵不好使,就大声说道;“老人家,我不找什么大李娃,请问您可知道一个叫李晚运的人?”

原来,翠姑并不知道她那娃娃亲的那一位叫做李诗剑,先前兄妹分手之时,他哥哥说得急促,做妹妹的听得着急,竟然把“李运晚”记成了“李晚运”,更是把“李诗剑”这个名字给岔过去了。

老丈见对方神色焦急,就道:“姑娘,你大声点说话,我耳朵有点儿不好使呢。”说着,老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史翠姑这才明白过来,当时就大声说道:“老人家,我要去李家村,找个叫李晚运的人!”

老丈似乎听明白了,就说道:“这里就是李家村啊!”

其实这一带就是李家大山,前后左右,山南山北,四下里叫李家村的何止一处?前文说过,当地人都是要大序东西南北来区别。这史翠姑哪里知道她要找的人家,在此地人口中是叫做“南小李村”的呢?

当时史翠姑心中高兴,向老丈道了谢,就往村中行来。入村遍问,也没有个叫做李晚运的人家。

倒是也有热心人告诉她道:“姑娘,我们李家大山这一带,李家镇就有四个,大李村小李村也有许多,我们都是南大李村南小李村地这么叫着的。莫非你要找的叫李晚运的人家,是在北大李村?”

史翠姑听了这人一番解说后,早已是没了主张,就道:“谢谢大叔,北大李村怎么走?”

这人道:“要是走大路,那就远多了,要是抄近路,从村子西头再往西走就到了山脚下,翻过李家大山,从山北面下,有一条官路,顺路向北二里地就到了。”

史翠姑听了,也只好策驴出村,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时,已经是日之夕矣!

人生地不熟,史翠姑不免心中惊慌,往李家大山北面下山时,天色已黑了下来。

史翠姑咬着牙往山下走时,半山腰里见有一处庵堂,史翠姑不知道这里就是小李庵,但见这里好歹也是个庵,便暗暗想着:

当初我也曾随阿妈到过庵里进香,也曾见庵里接受女客投宿,眼下天色不宜下山,我就到这庵里借宿一宿吧。

于是,史翠姑就下了牵了毛驴,来庵前叩门。敲门不多时,就听得里面传出一个声音:“谁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