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座我的幸福宝典之相濡以沫心心相映【二】

第八十一章我的幸福宝典之相濡以沫,心心相映【二】

在现实生活中,看戏流眼泪,替古人担忧的现象时有发生,触景生情例子也不在少数,一个人能找到相濡以沫的另一半,乃人生之大幸事也。然生活总少不了磕磕绊绊,夫妻间相互谅解、相互关怀乃经营好婚姻的原则,相濡以沫的爱情,是人生中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你的美满婚姻依坨!小时候把一次吃上30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我很幸福;当月收入3000之后,我仍然感觉不到快乐。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人们经常还缺一样东西——饥饿感。保有底限的欲望是幸福的。湖泊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戏的鱼都被搁浅在了陆地上。它们快要干死了,相互之间吹出湿气河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多么友爱!多有亲情!可是谁都不愿意这样,在它们看来,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如此友爱亲情,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也就是说,当它们相互牵挂,相互怜悯的时候,也就是处在最不适宜、最为危险的境地的时候。一旦脱离了不适和危险的境地,它们就忘记了对方,甚至也就忘记了自己。而当它们忘记了对方,忘记了自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知的时候,它们也就完全回归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最符合它们真性、它们最为适宜的境界。所以人民常说,鱼儿相濡于陆地,不如相忘于江湖。那么,事物的本来规律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生存!有人说相濡以沫不是两条鱼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其实不然,从开头庄子就一直在描述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天气干燥,于是水干了,两条鱼同时被困在了陆地上,这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于是两条鱼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的现象,开始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是两条鱼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本能反应,更是对自然最好的适应,也是为了生存,他们这样做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难道这样会没有相忘于江湖好吗?,自然会得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论断。庄子在《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其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来了罢了。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像这样的人,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冷肃得像秋天,温暖得像春天,高兴或愤怒跟四时更替一样自然无饰,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称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这才是庄子所要追求的境界,所以认为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对庄子思想的曲解,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也就是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既然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相爱于江湖呢?作为两个相爱的人,相爱于江湖那才是最自然的状态了啊。那才是庄子所说的道!能够做到困难时相濡以沫,富裕时相爱于江湖的那才是庄子所说的得道的“真人”啊!相濡以沫”,或许令人感动;而“相忘于江湖”则是另一种境界,选择放弃强烈的感情来换取平稳的生活。这或许需要更大的坦荡、更淡泊的心境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