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我的幸福宝典之俭养德【一】
第七十七章我的幸福宝典之俭养德【一】
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
nbsp;nbsp;“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勤俭节约走向成功,铺张浪费导致失败。节约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负责,珍惜资源是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尊重,珍惜劳动成果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在对待财物的态度上,节俭并不是吝啬,浪费也不能体现真正的慷慨;另一方面,选择合乎要求的消费行为,培养“合理消费,俭而有度”的消费心理习惯,消除节约是“小气”的错误意识,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改变不良消费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常态的价值取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传说中有一个百万富翁,一生节俭理,从不乱花一分钱,一天三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早餐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中、晚餐三菜一汤【二个蔬菜、一个荤菜】有时遇上家人生日或有客人,再加上一个菜止乎定已,家里人也从不越雷池半步,一天他最钟爱的小儿子,哭着吵着要买一个新书包,他说‘人家都有新书包,一个人背着旧书包,我不读书了’,富翁见状,立即说道‘孩子父母挣钱也不容易,书包本来就是装书用的,新和旧又有什么区别呢,咱们不跟他们比行吗,’儿子见状,知道再怎么闹也不会有什什么结果,倒不如借驴下坡,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富翁就是这样言传身教节俭治家,从一点一滴做起,防寒用的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富甲一方的土财主、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nbsp;nbsp;nbsp;nbsp;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爷爷总书记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战略目标。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从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层面进行培养和建设,培养节约的价值观和勤俭的品德习惯,使节约风尚成为生活准则和行为习惯。温爷爷总理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一方面是源于对国情和社会发展必然性的认识。资源匮乏、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耕地锐减、人口猛增,人均资源短缺这一现实国情,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久生存。要彻底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片面宣传教育中醒悟过来,培养具有一种基于自身资源不足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约意识,增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先崇尚节俭的美德。“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国古代把安于节俭视为君子品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同时把奢侈浪费看作万恶之源。在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民族长期与自然共存,保护资源,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积累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和经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凡是有成就的人物无不倡导和身体力行俭朴的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节约;古人已经深刻认识到能把自己管理的很好才能把大事情处理的好,如果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不能做到理性的律己,那就天下无可成之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衣不求华,食不厌蔬”,“清白相承”,“以俭素为美”,作为“修身”之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作“齐家”的训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是“治国”的要求;这些崇尚勤俭的思想不仅是一种消费德性,而且作为励志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有识之士的普遍追求。
nbsp;nbsp;nbsp;nbsp;勤俭办企艰苦创业,微利时代,节约必行;作为创业者们更要懂得节约,市场秩序逐渐规范,信息灵敏,企业数量增多,在市场经营的所有领域;产品设计开发,制作生产加工,销售渠道流通,售后跟进服务等大蟹节的利润空间都日趋缩小,必须把赚钱思路调整到整体持久的综合效应上来。对经营的各个环节,细节,时段精打细算,才能聚沙成塔,市场竞争加剧,微利时代已经来临,这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必须承认的现实,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面临微利的挑战,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越来越严峻。君子以俭德避难,个人可以用简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市场竞争剧烈的今天,企业能否做到开源节流呢?节俭不仅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办企业的基本要求。勤俭节约要持之以恒,办企业随时要保持利润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增效节能,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对于个人和企业发展都大有益处,做企业广开财源,更要有节流的有效管控措施,如采购多寻价,销售多跟单,研发多积累,渠道多拓展,生产效率提高,损耗降低……“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全社会都要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让勤劳节约成为成为个人律己的习惯,成为社会时尚,成为一种永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