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璟然越听眉心皱得越紧,又来了,母亲要到什么时候才肯停止做这种事?从小到大,他见多听多、思空见惯,为了争宠,后院牺牲多少无辜生命?

父亲是男人,于他而言,那些女人就是个花钱买来的玩意儿,生生死死根本不放在眼里。.

父亲心头清楚,三个儿子都养在祖父那里,母亲动不得半分,便也乐意让那些花钱买来的女人分去母亲的注意力,可是母亲现在动的是大哥的子嗣,自己怎能吞忍得下去?

希帆说:每个生命都是独立个体,身为父母亲,不能作主孩子的未来,不能替他们决定人生。

那次他们说写的谈话题目是“孩子”。她说自己曾经想过,不要男人只要孩子,因为只要好好对待孩子,他便不会背叛自己。

在她的自言自语间,他理解她的世界,也慢慢被洗脑,渐渐地,他越来越喜欢那个尊重人权、强调民主的自由时代,喜欢人人都能保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被尊重,喜欢不必为了忠孝节义处处委屈自己。

他享受听她说话的时光,他怀念她的叨叨絮絮,他喜欢她在自己身边走来走去,他一次两次的幻想和她坐在摇椅里聊天的场景。

然而就在他渐渐恋上这种生活的同时,她却离开了。

留下一封看似豁达却充满委屈的信,那几张纸把他的心给扭拧了,从此气难平,像憋着什么在胸口似的,连喘气都痛得厉害。

希帆离开后,他双眉深锁,他无法因为藏宝图之秘密解开而兴奋,无法因为身体的痊愈而开心,他对所有的事越来越急躁、不耐,说不出的无明火日日在胸口烧窜,彷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自己似的。.

这个病症越来越严重,他经常睡到半夜梦见她落魄、受人欺,因而惊醒;他老是事情做到一半分神,想起某个有她的场景;他经常望着那三把椅子回想她说过的字字句句。

他想她,想得心疼、想得心碎,想得心里破了个大洞——即使他气她。

他气她,气她超乎自己的意料,只能靠两条腿走路的女人不应该跑得那么快,不应该将所有暗卫全数派出去了,至今尚无半分消息传来,她没有钱、没有武功,怎么能躲过身经百战的暗卫们?

第一次,他讨厌她的聪慧。

他没有病得这样厉害过,即使神医二哥在身侧,他依然一天天的消瘦,虽然他能隐去心思、压制暴怒,但他痛苦,每天每天都想脱去束缚、放下一切去寻她。

只是事情还需要一个收尾,刘先生说得对,既然要做,就要做个透彻、做到毫无破绽。

“老太爷近日里频频入宫,王妃四处打探消息……”

若晴话说到一半,守在门口的丫头便扬声喊道:“王妃万安!”

璟然阻止若晴再继续往下说,起身迎向刚进门的母亲。

王妃进门便心急地拉住儿子的手,“璟然,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会被舞毒娘子抓去?满京城上下都传遍了,娘担心呐。”

传言,被舞毒娘子抓走的男人最后都会精尽人亡,她就这么个儿子,要真是这样,教她怎么活?

“那不是事实。.”

“所以呢?你是去了哪里,整整两个多月没有半点消息。”

“皇后娘娘让我出宫办差,这事儿得暗暗折腾,不能透露半点风声,可我名号响、风头健,几天不在京城里闹出点事儿,肯定有鬼,这才演一出戏欺骗别人,否则我消失两、三个月,皇上心里哪能不猜疑?”璟然把话说得不明不白又暧暧昧昧的,任凭母亲去想象添油加醋。

过去他进宫,总是以皇后娘娘为名头,进宫的次数频繁了,大家都认定他是皇后娘娘最钟爱的侄子,而皇上爱屋及乌,即便他惹下天大地大的祸事,皇上也会帮他兜着。

他没估料错,才三两下功夫,母亲就串出一篇故事来。

她想,儿子肯定是帮娘娘去整治后宫那些贱人,不晓得这回专擅后宫的又是谁?当女人就是苦,一辈子都离不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肮脏事。

“替娘娘办完差事,你得收收心啦,关起门来好好念书,别成天往外跑,待明年春闱拿个功名,以璟儿的聪明才智,肯定没问题的,是吧?”

说完话,她等着儿子回应,但璟然却不吭声。

王妃皱眉,心头一沉,这孩子怎么这么倔,都那么多年过去了,还不肯放下?那年璟然知道是她暗中下手,害得瑀然上吐下泻错过科考后,就扬言永不参加乡试。

眼看儿子和自己的心越离越远,她便有些后悔当年不应该把璟儿交给老太爷养的,若是自己亲手带大,现在怎么会和自己离心?

她叹气,“我知道你心里怨娘,可别人不明白我的苦心,你应该懂的呀,我一门心思不全是在为你考虑吗?王爷偏心,总说佩然、瑀然没有娘亲在身边照料,便处处对他们周到。但你晓不晓得,眼下还没有分家,王爷已经将大半的家产记在佩然和瑀然的名下,府里留下的不到四成,日后这份家产还得一分为三,到时你能分到多少?如果我再不为你多费点心,日后你可怎么办才好?”

这件事璟然知道,说穿了,这还是他向父亲提议的。

当铺的收入多到令人咋舌,这两年,在刘先生的建议下,布庄、票号、客栈……一间间的拓展,富可敌国的他怎会盯着镇北王府里的一点小东西?

“当年的事是我做错,娘也悔不当初,王爷为此没少对我冷淡,这些年连我屋里都不肯进,难道我受的惩罚还不够?我再坏,也从没叫瑀然离开,他不想待在王府与我何干,可满府老的、小的全把这件事怪到我头上,我、我……我这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听着母亲的自怨自艾,璟然心生烦躁。

他知道那件事确实不能怪到母亲头上,但源头在于她的私心啊,这种事从小到大,他已经看到厌烦了,多少次大哥、二哥将计就计,让母亲吃过不少暗亏,她却始终学不乖,一意孤行。要不是哥哥们看在自己的分上轻轻放过,这府里的后院哪会这么平静?

就拿大嫂这件事来说,如果大哥狠心,把母亲残害申家子嗣这种事闹到父亲、祖父跟前去,他们不看重女人,却看重子孙、门楣,恐怕母亲再无法安坐镇北王妃这个位置,也许家庙、也许古寺,下半辈子只能在青灯古佛面前度过。

他心底清楚,心胸窄、眼界狭隘不是母亲的错,因为她出身低微,所以目光短浅、见识有限,祖父曾经叹道,当年京城里传出父亲克妻名头,好人家哪肯把女儿嫁到镇北王府,可父亲年岁尚轻,总不能孤独终老,于是祖父只好作主选了个祖上还不算差的人家,谁知舅家家道中落不过短短十几年,就连教养子女也顾不上了,竟教出如母亲这般心量小、眼皮子浅的女人,祖父还怪过自己眼光差,误了父亲。

没有任何一个当儿子的乐意听到这种话,可这话却教他无从反驳。不单是母亲,舅家上下都是这样的人,这门亲戚一直是镇北王府的心头痛。

第十三章一屋子算计的人(2)

舅家要钱、要势、要帮衬都是小事,最要不得的是他们无止无尽的贪婪,当初舅家一心想把表姊、表妹塞给他们三兄弟,甚至使出阴私手段,害得大哥着了道抵赖不掉。

母亲的目的是想在大哥身边安插棋子,试图控制大房,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头使了把劲儿,闹着非要大哥负责任,娶表姊为嫡妻。

府里有母亲、府外有舅家,他们合力逼迫大哥把这件事给认下,表姊甚至还在长辈的安排下演了出上吊的闹剧。

祖父震怒,命令从不理会后宅家事的父亲彻底调查事情始末,父亲连夜彻查,还打死了母亲身边的大丫头,才终于把事情厘清,之后父亲将舅父、舅母和表姊请过府,他们喜孜孜地又大摇大摆地来府里,以为申家终于低头,愿意认下这门亲事,却不知父亲设了局,当着他们的面套出真相,狠狠扫了母亲的颜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