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小宝

看着两位老人忐忑的心里,秦珊虽然心里也没什么谱,但还是故作轻松的安慰着:“怎么会呢!一般来说看女儿就能看得出家教,珊儿那么善良大体,想必父母也不是见钱眼开之人。.再说那恶人,可是乡长之子,也没见婉如父母妥协巴结!”

“老婆子,咱们别瞎想了,我觉得珊儿姑娘说的有理!”

清儿母亲也信服的点着头。

秦珊也不敢问路,怕留了踪迹,被孙浩顺藤摸瓜可不好。正在纠结,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也就四五岁的样子,蹲在路边逮蚂蚱。

秦珊看四下无人,忙下了车,问小娃:“小娃娃,你知不知道咱们村长家在哪里啊?”

“你是谁啊!”

“我是村长家的亲戚啊!”

“骗人!我都不认识你,你怎么是我家亲戚呢?”

“哦?我猜猜,你姓赵,对不对?”

“啊!你怎么知道的!”

“姐姐还知道,你亲姐姐叫赵婉如,对不对啊?”

“啊!这你怎么也知道啊!”

“因为我是你姐姐啊!”

秦珊开心极了,这事情竟然就真的这般巧,没想到这小不点竟然是赵宛如的亲弟弟。

“好吧,我领你回我家!若你骗我,我让我爹把你抓官府去!”小不点皱着鼻子,一副人小鬼大的样子,让秦珊逗乐了。上去抱起了小不点。

“你干什么!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让人抱了!”小不点虽然嘴里撑着强,但一点都没有从秦珊怀里挣脱下来的样子。.

秦珊抱着小娃,上了马车,和清儿爹娘介绍了小宝,清儿爹娘看着机灵漂亮的小娃娃,一个劲儿的夸。夸着夸着,就夸到了小宝姐姐身上。

“他爹,你看着小娃俊的,那婉如姑娘定然漂亮的很!”

“那是,我姐是全天下最漂亮的女人,可比她漂亮一百倍!”小宝美的鼻孔朝天,最后,秦珊竟然无辜中枪,呜呜,长得丑不是我的错!

说话间,就来到了一家农院。

秦珊抱着小宝跳下了车,小宝也急匆匆从秦珊怀里蹦了下去,推门进屋,边走便喊:“娘,有个姐姐说是咱家亲戚,我都不认得,你快看看是不是骗子!”

秦珊摸了摸鼻子,自己这么纯洁善良,哪里像坏人了?哼!

扶着二老下了车,踏入了大门,只见赵婉如家中,修整的干净整洁,院子很大,两旁开了菜园子,好多种蔬菜长势都很喜人,绿莹莹的。而小宝就站在左侧的院子,旁边还有一位穿着朴素但大气浑然的中年妇人,正摘着豆角,鬓角微微汗湿,正拿袖子轻试着。

中年妇人婉约的点头施礼,忙把手中蔬菜递给了小宝,上前答话:“请问几位贵客,因何事登门?”

“伯母,我是赵婉如的师妹,秦珊,从天源书院而来,给伯父伯母带了婉如师姐家书。”秦珊也忙还礼答话。

“原来是婉如的同学,三位一路颠簸,必定累了,快请屋里歇息。”婉如娘温柔亲切的上前一步,自然的拉着秦珊的手,就带着众人进了堂屋。

堂屋建很高,所以光线充足,很亮堂。摆设很简约。正位一张供桌,两把太师椅。两旁侧位,各摆着两张椅子和一个方型茶台。

秦珊和清儿爹娘也在侧位各自坐了。婉如娘奉了热茶,也抱着小宝,寻着秦珊旁边空着的侧椅坐了下来。

“婉如可安好,姑娘为何特地大老远带书信来,可是出了什么事?这两日,我总心神不宁的,晚上也总惊醒,整宿整宿失眠。”婉如娘虽然心急,却语速平和,更显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伯母您放心,婉如一切安好。不知道伯母识字不,这是婉如的亲笔书信。”秦珊也是爽快之人,毫不做作,双手奉上了婉如的亲笔书信。

因孙元清的养父母均不识字,所以只得秦珊口述告知。而婉如父亲是村长,曾经还中过举人,婉如就亲手写了封家书,告知原委,这样也更恰当些。

“自然认得。晟睿乖,你去祠堂那边,寻你父亲,说家里来了亲戚,让他尽快回来!”

“她明明是姐姐的师妹,我都听到了,为什么你们都骗人说是咱家亲戚!”晟睿嘟着小嘴,不乐意的从娘的怀里蹦了下去,寻父亲去了。

婉如娘亲颤抖这双手,打开了信封,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信很长,婉如写了足足一个晚上,原想着和孙元清一起要去京城,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见到家人,写起来定然动了情。秦珊看着一页页泪水打湿的信,心里还难过了好久。

而清儿爹这时,已经从怀里拿出了他的旱烟袋,点了火,一口一口的抽了起来。清儿娘双手扯着自己的衣衫,拧着麻花。二老很是紧张。不时观察着婉如娘的反应。

婉如娘没看完半页,就开始掉起了眼泪。却未发出一丁点啼哭声,只是静静的流泪,还时不时的用袖口蘸着滑落脸颊的泪水。

足足一炷香的时间,婉如娘算是看完了信,抹着泪花哽咽的说:“珊儿姑娘不但救了我家婉如的命,还千里迢迢的前来送信,伯母感激不尽!”

说着,竟起身朝着秦珊拜了起来。

秦珊吓的连忙跳了起来,搀扶住了婉如娘:“伯母,您折煞小女了!”

婉如娘温婉的笑了笑,转头看向清儿爹娘:“不知二位是?”

清儿爹娘连忙起身,可紧张的张着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两位是孙元清的爹娘,我先寻了他们,他们知道了元清师哥和婉如师姐的事情,怕委屈了师姐,非要跟着来拜见您和伯父。”秦珊连忙解围道。

“原来是亲家,多有怠慢了9望两位别计较!”婉如娘温和的施礼。

“是咱们唐突了!该俺们道歉才对!”元清娘看婉如娘人贤惠好处,也不那么紧张了。

一声“亲家”认了这门亲事,一行人同时松了口气。气氛也轻松了许多。两位妇人也你一句我一句拉起了家常,不时欢笑声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