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遇刺
南王的态度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哪怕是心里明白,面前的女子有可能是那两个孩子的生母,可是在今日,他必定不能承认这个女子与南王府有任何的关系。品书网,太子亲自赐婚的孙家小姐又成了什么?只怕不出半日,整个南王府就会成为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柄。看着面前不慌不忙,落落大方不似闺阁一般女子的叶凡,南王越发觉得此女心思深沉,如若不然,也不会在今天这种日子找上门来。想到刚才在众人面前大闹的呈美,南王眼中划过一丝阴霾。“王爷,不好了!刚才外面的人来传,太子殿下在城门遇刺,此刻太医们都赶了进宫……”“嘶……来人,备马,本王要进宫!”平地炸响一声惊雷,炸的南王府里的人都蒙了,南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撇下面前的一摊烂摊子,就让人备马进宫。身后的百官也脸色大变纷纷夺门而出,哪里还有时间去管南王府的这些事情。三皇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这元国的天可就要塌下来了。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能有什么好下场……眼看着南王府这个王爷不在王府,南宫逸辰身上的差事也被撸的一干二净,一心在王府里面等着迎娶世子妃,现在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倒是与他没什么关系。于是原本还喜庆热闹的南王府因为咱们的三皇子被刺一事,瞬间走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叶凡母子几人和南宫逸辰外,就只剩下不甘心的林侧妃和一干心惊胆战的下人。“把这些东西弄下来,也不嫌刺了眼!”看着愣在原地的林侧妃,南宫逸辰眼神转了一圈,嘴角露出讽刺的弧度冷笑道,转身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带着叶凡进了门。徒留在风中气的打摆子的林侧妃,见世子带着那个不清不楚的女人进了门,屋里没了王爷撑腰,她也奈何不了他,只能从齿间传出话来,让人把屋里的红绫下了。毕竟太子殿下刚遇刺,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南王府只怕疯了才会继续庆贺。“找,给本宫掘地三尺也要把他们给本宫找出来……来人,让锦衣卫去忠王府,要是忠王有异动,就地拿下!”“还请太子殿下保重身体,虽然这一刀没有伤到要害,可是却依然伤的不轻,需要静养才是……”看着三皇子腹部缠着绷带上了药依然渗着血,吓得宫里的太医门惊呼不已,跪在地上求三皇子保重身子。“殿下应该听太医的建议,切勿动怒!一切以殿下的身子为重。”孙哲身上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下,就匆忙进了宫,见三皇子虽然受了伤,可是却没有生命危险,让他顿时松了口气劝慰道。“臣进宫之前已经让朱大人封锁了京城缉拿刺客,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得到消息!”孙哲话音一落,门外就有锦衣卫的人递了消息进来,三皇子看过后脸色勃然大怒,把手中的消息揉拧在手中。“好好好,好的很!薛家真是好样的,竟然想要救走老四!如果不是本宫早有准备,只怕现在薛忠已经得手了。想要从本宫手中救走老四挟天子以令诸侯,想都别想。来人,把薛平给本宫挂在城门上,本宫倒是想要看看,薛忠这个老匹夫是不是为了老四能不顾亲生儿子。”三皇子发了狠,他绝不会放过皇后与老四,负了他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见三皇子一触碰到皇后与四皇子的事就会变的阴鸷多疑,孙哲也没过多劝阻,只是淡淡的掀了掀眼帘,这才询问道。“殿下遇刺,可是延平郡王所为?”“你自己看……”三皇子冷冷一笑,眼里的阴鸷不减反增。孙哲看完锦衣卫递进来的消息,原来锦衣卫在天牢抓到了活口,得知他们都是延平郡王的人,此时在城门口刺杀太子也是为了吸引人们的视线,实则另一边的人去天牢救四皇子。却不想四皇子根本没在天牢里面,他们得到的都是假消息。至于延平郡王等人的下落,则没有问出来,只因为那人扛不住锦衣卫的酷刑死了。“殿下刚得知靖国侯世子扶棺回京的消息,就遇刺,其中可否有什么关联!”孙哲的话让三皇子的眼神一沉,转眼深深的看了一眼孙哲。“喧靖国侯世子觐见!”如果不是得知靖国侯世子韩继与韩朝歌兄弟二人平安从西北扶棺带回靖国侯的遗体,他也不会让人移驾前往城门迎接。毕竟靖国侯也是为国捐躯,还是他的长辈,他去迎一迎,自然会落得一个好名声,却没想到刚到城门就遇刺了,连靖国侯的仪仗都没看见。不说刺客的事情与靖国侯府有没有关系,韩继这个世子既然能护着韩朝歌从西北带回靖国侯遗体就不得不让他怀疑靖国侯府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要不然韩继兄弟二人是不可能能活着回京的。“臣听说殿下遇刺,忧心不已,便忘了规矩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靖国侯世子韩继沧桑不少的脸上带着明显的匆忙和忧心,风尘仆仆的进来,见三皇子端坐在软塌上衣裳整齐并无大碍,可是空气中的血腥味让他的眼神暗了暗。“无碍n爷他……可平安归来?”三皇子见韩世子的风尘仆仆脸色沧桑,便知这一路上必定是风餐露宿连夜赶抄才会在这么短的时候内赶回了京。“臣不负殿下圣恩,家父的遗体……已被臣带回了家!今日之事不知殿下可抓到行刺的贼人!”“是延平郡王的人……他想救走老四……被锦衣卫抓住了活口!”“简直岂有此理,延平郡王这个乱臣贼子竟敢贼心不死派人行刺殿下,还想劫走四皇子,还请殿下下旨,让臣带人捉拿薛家余孽。”三皇子犹豫了一瞬,当下点头下旨,让韩世子带兵缉拿延平郡王等余孽。走出宫门的韩世子看着街道上脚步匆忙的百姓匆匆路过,神色惊惶,可见太子殿下遇刺的事情吓坏了京城的百姓。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