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

和某人这样读书式的谈话,使躺在床上的蔡念,又忽然回想起自己的求学年代,这种感觉很美好,这是工作后所无法拥有的感觉。。.

童年孤独,几乎都是以书为伴。

父母工作忙,对蔡念的教育关注实在非常有限。

所以蔡念从一读书认字,就开始看童话。然后三年级开始飞跃去囫囵吞枣看小说。记得很清楚看的第一本小说是《三侠五义》,为里面的行侠仗义的英雄感觉热血沸腾。然后看今古传奇里面的《玉娇龙》,为玉娇龙的惊艳才绝而联想翩翩。

小学毕业之前就陆陆续续将金庸的十四本武侠小说读完了。当然梁羽生的书也读了很多。小学毕业的暑假迷上了三毛。

少时幼稚,当三毛自杀的时候,她就觉得她是个骗子。因为在书中,她呈现给你一个那么自由乐观的三毛,但她最终自杀了,以这样一个屈辱的方式。蔡念当时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懦夫行为。所以将她的书都封了起来,不再重阅。

现在想想,那时真是主观。每一个人都有选择她生活的权利,为什么三毛就不行呢?

暑假时,爸妈都上班了,家里就蔡念一个人,在竹躺椅上阅读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小说,阳光透过大树的叶子斑驳地投射到阳台,日头一点一点地缓缓降落,真是迷恋这样的时光。.

再后来,初高中读书忙,还是偷偷地将亦舒,张爱玲,奥斯丁的书都读完了。

亦舒绝对是蔡念在少年时光的导师加启明灯。她甚至怀疑她形成决绝而且不轻易妥协的个性就是因为受她影响。也或者可以这样说,她性格中本来就存在这种倔强因子,因为阅读她的书而强化了。

张爱玲营造的文字,意境很美,有时会让你忘记这么美丽的文字竟是出自这样一个自私凉薄的人。蔡念后来感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最好不要过多了解她的生平传记,否则失望的多。没有一个人能完美到能被放到显微镜下仍然白玉无暇的。最好的是像曹雪芹和钱钟书,只有一本小说传世,不会让读者看到后来作品的穷途末路。

高中一毕业,就自由了。开始读老舍,余华,余秋雨。很多人现在都不喜欢余秋雨。但蔡念觉得他刚开始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化苦旅》这几本写得真的很好,娓娓道来的历史札记,不沉闷,不世俗,缓缓地为你打开一扇历史的长窗。只不过后来这个人越来越商业化了,江郎也有才尽的一天。

余华呢,她喜欢他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很后悔看了的《兄弟》,上集也就罢了,还忍不住看了下集,然后就像所有人一样倒了胃口。

王小波的小说读得少,有人很推崇,但她没能看下去。他的散文看完了,很喜欢。觉得王小波真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意思的一个人。

当然也读了一些所谓的世界名着,什么川端康成的作品,什么《红与黑》《悲惨世界》《飘》,加起来几百本是有的。

课余或业余时间都用来读这些闲书去了,而这对于工作事业基本没有帮助的。蔡念公司的那个美女HR总监刘芊,情商颇高。有一次一起出差无意看了一下无线拍的《九五至尊》,里面女主是吕四娘。总监问:“吕四娘是谁?听起来有点熟悉。”蔡念心念一动,问:“听说过吕留良案吗?”答曰:“没有。”蔡念只好说:“是一个野史人物,不一定存在。”

从这个对白中,蔡念发现这个高学历高情商总监是一个既不爱读正史,也不爱看野史的人。她都是在用电脑玩牌打发时光,不爱阅读,她的事业一样如日中天,只不过与别人交谈时难免言谈乏味,用词空洞。

《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里面战争为世人展开了一副画卷,由此看到欧美普通人是如何被这场战争改变着,然后冉冉升起的是即将要挣脱腐败旧制度的新世界。

非常棒的两本书。如果想了解二战,又不想读枯燥的文史,这是不错的两本书。

但蔡念出来工作后才明白,如果你没有强大到成为投资方,工作场所只是一个让你很经常要卑躬屈膝的地方。永远无法做到在卑躬屈膝的同时又能活出自我。

现在工作了久了,工作历程多了,蔡念终于明白,工作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享受生活。

只有傻瓜才会为工作而生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