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妄议朝事
几声鸟叫,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睁开眼睛,眼前熟悉的一切让我愕然。
几时回来的?如何回来的?
时辰不早了,来不及多想,我慌忙起身,发现就连小方桌也被人收拾了。若不是满屋子的酒气尚未散尽,我还真以为昨天是作了一场梦。
太子,是太子送我回来的吗?
我分明记得,我与太子一同趴在泥地里,偷听质子他们说话。质子具体说了什么,没什么印象,倒是太子身上的香气,还有那暖暖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
我不得不佩服自己了,那样惊心动魄的时刻,当着太子的面,我居然在泥地里睡着了。
低头一看,衣服前襟上、裤腿上的泥都干透了,用力一搓,零零碎碎地掉下一些泥屑。
真不知道太子那衣服脏成什么样了。
我赶紧将衣服脱了,泡进盆里,顾不得洗,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就去上值了。
书房外,大臣们又跪了一院子。小桃在门外侍候着,看我来了,冲我摆了摆手。
我正纳闷,没明白小桃的意思,刚要靠前,就听见太子在在里面大吼道:“混帐。”
我吓了一跳,斜眼看向小桃,小桃的脸色很难看,估计也是因为太子发火,害怕了。
“添茶。”又是太子那不闷不响的声音,小桃看了我一眼,哆哆嗦嗦地掀开帘子。
“小桃,你去吧,我来。”我利索地掀开帘子,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或许是仗着“与太子的那点交情”吧。
我提着壶进屋,太子瞅了我一眼,随即又把眼神落在了战战惊惊地大臣身上。
视而不见,我凝神摒气地给太子和大臣蓄了水,再从容地出来,直到放下手里的壶,才发现手心出汗了。
原来,我心里竟清楚的很,自己与太子根本没什么交情。
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片刻,那个大臣抹着汗从屋里出来,官服被汗水浸透,背上湿了一大片。
“怎么样?太子怎么说?”大臣们纷纷起身迎了上去,问长问短。
“还能怎么说?筹款赈灾呗。”
……
赈灾?原来是哪里又遭灾了。谁不盼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难怪太子生气了。
我看着大臣们乱成了一锅粥,为筹措银粮的事发愁,由心地感叹着,国家真的就穷的连赈灾银都拨不出吗?
“朵英进来。”
听见太子唤我,赶紧收回目光,定了定神,拿起水壶掀帘而入。
给太子添了茶,刚要走,却被太子叫住,我只好站在一边等着。
直到太子在折子上写完最后一个字,扔了笔,将折子合上,他才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怎么样?昨天的客……请的还满意吧?”
看着太子微微勾起了唇角,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趴在泥地里的一幕,脸色一红,答道:“谢太子赏的酒席。”
太子点了点头,道:“以后好好当差就是了。”
“是。”心跳的厉害,我微低下头,不敢再多看他一眼。
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是想着能在太子身边侍候,真是修来的福份。
虽然太子有的时候也挺吓人的,不过他是太子嘛,太子就是要有脾气、有架子才是。
透过窗子,我看见大臣整齐地跪在地上,就连鹤发苍苍的老臣工也不例外。
“太子三思,请太子三思啊。”
他们一声声地哀求,那语气感人肺腑,声音振聋发聩。
“太子,大臣们都没走,还跪着呢。”
“让他们跪着去!”太子有些不耐烦,又气乎乎地坐在椅子上。我怕他热,拿了扇子给太子轻轻地扇着风。
太子垂下黯淡的眸子道:“沐桥一带发了水灾,急需赈灾,可是朝廷已经拨不出什么钱粮来了。去年清乐发大水,再加上瘟疫,几乎把国库都掏空了,国库里除了军饷,再无多余的银子救灾了。我让他们去各地筹款,他们却惦记上那点儿军饷了……你说,他们是不是欺人太甚?”
太子起身,踱步来到窗前,看着院子里顶着太阳跪地不走的大臣们,略显无奈地叹着气说:“民是国之根本,且民以食为天。现在连灾民的肚子都填不饱,真是觉得愧对子民啊。不是本太子心狠,而是边疆那些虎狼敌国正对我国垂涎三尺、虎视耽耽,这个时候,军饷一旦不够,必会扰乱军心,后果将不堪设想啊。越是发生了大事,军心越不可动摇。唉,难啊……”太子顿了顿,将目光转向了我,问道,“朵英,你有什么想法?”
“太子,奴婢不敢乱说的。”
我哪里懂得这些,我只知道老百姓受了灾,没粮食吃,没衣服穿很可怜。
“说,本太子要你说。”太子的眼中闪出怒火,仿佛我不说就要杀了我似的。
我叹了口气道:“太子,这筹措钱粮要多少天?等筹来的银子变成米粮发下去,百姓恐怕都饿死一半儿了。眼看着要中秋了,怎么也得让老百姓把团圆的日子先扛过去吧?奴婢也没少挨饿,知道挨饿的滋味。灾民饿的红了眼,难保不去抢东西,甚至为了一口吃食杀人的也有。这些还都是小事,假如灾民们联合起来闹事怎么办?不如先用军队的银子顶一顶,等筹来的银子到了,再填回去不就得了?”
看着太子的眉头渐渐皱起,我心里大叫不妙,赶紧低头小声道,“奴婢说不好,不过奴婢说的都是心里想的。”
无奈地,我就说了大实话,只希望我这大实话,不会把太子气死才是。
“本太子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怕灾民引起暴乱,所以先从军饷中拿出一部分来赈灾,先让百姓过了中秋,而各臣工继续去筹银子。筹了银子,一部分填补军饷短缺,另一部分再用来赈灾,这样,既饿不着灾民,又少不了军饷。”太子兴奋地搓着手,突然笑道,“好主意,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主意。”
太子三两步走到书案前坐下,奋笔疾书,写完将折子交给小桃,再由小桃拿给大臣们。
透过窗子,我看到大臣们的脸上满是欣慰之色,接着,一群人又再次跪在地上,高呼太子英明。
大臣们渐渐散去,太子似乎也轻松了很多。换下朝袍,太子,还是平日里那个温柔的太子。
“朵英,你读过书?识过字?”太子上下打量着我,问。
我摇了摇头说:“奴婢没读过书,字也只识得几个。”
“那赈灾的主意……”
我扑哧一笑,道:“奴婢虽然不认字儿,但是认理儿。若是奴婢连理儿都不认,那现在肯定在大牢里坐着呢。”
太子大笑道:“好,就听你一个”认理儿“,本太子就要赏你,你想要什么,尽管开口。”
此时不要,更待何时?太子都这么说了,我又何必客气?
我刚想张口,就见太子一脸诡笑地看着我说:“除了白狐皮的围脖儿。”
听言,我不禁嘴角抽搐,冷气倒吸。太子到底厉害,硬是把我要说的话给生生地逼了回去。
我的白狐皮围脖儿,看来真的要泡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