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结果
“你们这都是在干什么啊!我有说不救她吗?我之所以会跑到这边来,就是想要来看看沈静冰怎么了?毕竟我也是一个有医师执照的医生,身为一个医生我又怎么可能,放着一个病人不管不顾啊!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生命都是平等的,是没有任何好坏之分的,身为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所以就算不用你们几个人求我,我也会救沈静冰的!”萱义正言辞的说道。.(甜:‘虽然你是一个医生,但你也是一个杀手啊!你杀的人比你救的人都多,你又怎么可能是一个称职的医生啊!’萱:‘世界上那么多人都会受到伤害,我总不可能人人都救吧!那不得累死我啊!而且我杀的人全都是应该是坏人,只有杀了这些坏人世界上才会有更多的人不会受到伤害,那我不也是算是为人民服务吗?’甜:‘好吧!我承认我说不过你!’)
“真的!我先替静冰谢过你了!”胡丽晶抱着沈静冰,激动的对着萱说着。
“先不用你们着急的感谢我!我其实也不是很有把握,我可以救醒沈静冰她!”看着看着沈静冰昏迷不醒的样子,萱淡淡对胡丽晶说着,然后又连忙对胡丽晶说道:“你快把她的身体平放在地面上,好让我看看她为什么晕倒了。”
胡丽晶听见萱的话语后,连忙轻轻的把沈静冰放在地面上,萱也蹲下伸手搭了一下沈静冰的脉,发现她气血混乱,神经失调。立马就把刚刚剩下的银针,扎了沈静冰的几个重要穴位,然后收针就起身了。。。。。。
。。。。。。
“夏梓萱!静冰她怎么样了?为什么刚刚会晕倒啊!”见萱起身,沈静冰也起身连忙问起。
“唉!从脉象来看,她她气血混乱,神经失调,很显然她因为刚刚巨大的刺激,而导致她的脑神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我已经给她扎了几针了,她应该会马上就会醒来了!但至于等她醒来以后,她很有可能神经失常,但也有可能完全失忆!”萱跟胡丽晶介绍着沈静冰的病情。
“什么!神经病!怎么会这样?”胡丽晶快崩溃的说着。
“神经病?萱!你没搞错吧!这下好了沈静冰真的变成了神经病,这一切的后果都是我的错!”雪自责的说着。
“媚儿!你别这样!这件事情也不是完全是你的错啊!这件事情我也要负很大的责任啊!你就别再自责了!”泽心疼的对雪说着。。。。。。
。。。。。。
“啊!”突然沈静冰从昏迷中惊醒的喊道。
“静冰!你醒了!有没有感觉那里不舒服啊!”胡丽晶看见沈静冰醒了,立刻把沈静冰抱住了。
“啊!”沈静冰疑惑的推开胡丽晶,疑惑的问道“你是谁?我又是谁呀?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啊!啊!我的头好痛啊!我怎么什么都不记得了啊!”
很显然,沈静冰已经失忆了。。。。。。
。。。。。。
“静冰!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我是丽晶啊!你最好的朋友胡丽晶啊!”胡丽晶焦急的说着。
“静冰?原来我的名字叫静冰啊!真好听!你说你是我好朋友,那你知道我家在哪里吗?”沈静冰问。
“当然知道啊!这里就是你的家!”胡丽晶伤心说着。
“这里就是我家啊!真漂亮啊!咦!楼上有好多的房间啊!我要去看看!”沈静冰说完后,就连忙跑向了楼上,胡丽晶也连忙跟了上去。。。。。。
。。。。。。
“萱!这是怎么一回事啊!”雪问。
“很显然!沈静冰已经失忆了!”萱说。
“啊!她真的好可怜啊!没想到到了最后却是这种下场啊!”雪感叹的说着。
“唉!是挺可怜的!但这或许是上天对她最好的安排吧!让她忘了这痛苦的过去也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重新做人的机会,说不定失忆的她,以后活的会更加的快乐!”萱感叹的说着。
“是啊!这样的结果或许对我们大家都好!可惜我们都快要死了,不过能和雪一起死去,我也算是满足了”泽虚弱的说着。
“嗯!人生这一辈子,又有多少人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死啊!我能在我死之前,知道了泽对我的心,也就够了。不过!萱!我们死了以后,你一定要记得吧我们两个人埋到一起,每年清明节记得带我最喜欢的花,来祭拜我们两个人啊!”雪说。
“你们在说什么啊!谁说你们要死了啊!”萱说。
“你不是说我们中了剧毒了吗?”雪问。
“你们是中了剧毒,而且剂量不轻,但正好沈静冰她们买到的,居然是那种偷工减料,而且还被掺了水的假冒伪劣毒药,所以你们中毒根本就不重,只要去医院洗一下胃,再开点利于清毒排解的药,回去多休息几天就行了。”萱不以为然的说。
“什么!这么巧啊!你不早说啊!我现在立刻就去医院!”雪说完后,连忙拉着泽准备去医院,一点都看不出来是中毒的样子,而其他的人听见这个消息后,也连忙起身去医院。。。。。。
临走时,沈父望了一下楼上,想着沈静冰有胡丽晶照顾,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情的。想到自己女儿竟然在外面惹了这么多的灾祸,而且现在自作自受的失忆了。痛心的摇头离开了。。。。。。
。。。。。。
“唉!这个雪啊!你们也赶快去帮忙,把他们都送去医院吧!他们现在身体虚弱,应该独自是走不动的!”萱对剩下还没有没死掉的‘雅琪帮’杀手们说。
“是!副帮主!”‘雅琪帮’杀手们答应道,于是又有一群杀手冲了出去。。。。。。
。。。。。。
“逸!”萱紧张的叫着。
“我今天有点累了,我先走了!”逸说完后,转身就离开了,只留下了萱。夜和其他的杀手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