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乞婆皇后

第一百九十二章 烽烟渐起风云变(二)

沫瑾站于城楼上,看着下方黑压压的敌军,此时他们整军而立,却并未如自己方才所猜想的,他们已开始进攻,而是十分平静地矗立着。

那适才她还在宫中时听到的巨响又是怎么回事?

她疑惑地看向李旭:“方才的巨响之声是怎么回事?我在宫里听了,还道是他们进攻了。”

李旭的目光随着她看下城门外的下方:“的确,他们方才尝试性的进攻了一回,不过你放心,短时之内,他们是攻不进来的,我的军士也不是吃素的。”

他的目光坚硬凌利,沫瑾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撇开了。

“那日你说,留在通城的兵力还有三万,眼下我瞅着,好似不及三万啊。”

适才她所过之处只是短短一路,又怎可能有三万的兵士,看来那时,他也不过是在安慰她们罢了。

“我派了一千兵士出去打探消息,搜寻李承的部队,在途偷袭了几回,否则他们到城门前怕是还要多不少的兵力,至于还有一些,被我派驻到其他几处城门去了,还有百余人随时巡视于通城之内,以防他们暗中派人潜入。”

沫瑾浅浅点头。

原来如此,如此一来,确实要分去不少的兵力。

“沫瑾,你怎么过来了,此地危险,快回去。”梁仲大步而来,皱着眉看着沫瑾,“你放心,赵言说,莫王的人马快到了,你就别操心了。”

梁仲扣住她的手便要将之拉下城楼,然沫瑾那肯,身子只是动了动就僵住了。

“大哥,你就让我留在这里吧,我会小心的,倘若我走了,你让底下的士兵如何相信高光国真得与尉羌国结盟派了援军来相助。我在这里,他们才信呐。你就让我……”

“李旭。”

沫瑾的话还未说完,城楼底下便传来一声叫嚷,却不是城内,而是自城外而来。

三人撇头看去,只见自敌军队伍之中出来一人一骑,身着胄甲,腰挎利剑,他微微抬头,让人瞧清了他的脸。

“李承。”

李旭微蹙起眉头,松开抓着沫瑾的手,往前迈了几步,越发的靠近城墙外侧,夜昭大步上前,侧身挡于他跟前,却被他伸手推开了。

“如何,你是降呢,还是由着这满城百姓与你陪葬?”李承仰着头,轻蔑的扫过一旁的夜昭,看着他一脸愤恨的似要将他吞下去的模样,越发的志得意满。

“你是在痴人说梦话么,成亲王。”

李旭默然不语,只是沫瑾却熬不住这口气,轻迈着步子款款走到李旭的身旁,居高临下的望着他。

“哈哈,我还道是何人,原是昔日的瑾良娣啊,怎么,听说那会儿子你不是被赐死了么,怎么还活着,不止如此,你怎还同这个害你的人站在同一处。”李承笑了笑,扬声说道。

“我为何还活着,依着你那目光短浅的性子又怎想得透呢。”沫瑾讪讪一笑,“若你想到咱们的计谋,那么当初你应该也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可惜,有些人,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再怎么争,再怎么抢,得不到的,终究是得不到的,成亲王又何必如此折腾呢。”

李承嘴边的笑意有些挂不住了,望向沫瑾的目光愈发的凌利起来。

沫瑾的视线扫过李承身后的军士们,只见他们目光飘忽,神情也有些萎顿,比之城内的将士们,那神情可是截然不同的。

看来,这次举兵讨伐通城,兵士们并非是真心实情的的誓死追随李承的,也许,他们也不想千里迢迢的赶到通城来做生死之博。

她回头,看向身旁的李旭,他似注意到她的目光,转而看来。

“他们军心焕散,此时进攻,攻势应不大。”

她压着声音悄悄对李旭说着。

“的确,这么多年了,虽时常有他国来犯,但也算是无大风大浪的,他的这些兵,平素里也只是做些训练罢了,又何曾上过真正的战场,前几次的突袭,想来已让很多人心思动摇了。”

李旭低声回着,沫瑾不由点了点头。

也是,平日里都是些纸上谈兵的,真正让他们上阵杀敌,不出逃兵已是不错了,如此看来,他们的胜算又多了不少。

“哼,我折腾?”底下,李承冷哼了一声,“到底是谁折腾,昔日,他李文义假仁假义,在父皇面前扮仁孝,父皇一死,他一登基,即刻便将咱们众兄弟都赶出了京都,生怕我们会抢了他的皇位。这些年来,我在藩地饱受思母之痛,治理着一方水土贫瘠之土,他却还要时不时的挑我的刺,你为何不去问问他,他为何这般不公?”

沫瑾默然。

的确,李承与当今圣上之间的恩怨,她确实不甚了解,只听着李承便知他心中的怨念颇深,也不知李文义是如何压制这个兄弟的。

“承儿。”

“太后。”

一声承儿,沫瑾回头,看到令后方跪成一片的人,竟是许久未见的太后,她不由怔住了,眼见着梁晴与赵言一左一右搀扶着她走来。

“太后,您怎么来了?”李旭眉一趋,不由看向一旁的梁晴,怪她怎带太后出宫了,若出了什么差错,饶是她大哥为相,也顶不住这等大罪。

梁晴被他一瞪眼,忙垂下了头去,到是另一边的赵言,坦然地迎上了他的目光,甚至还颇为挑衅地冲着他挑了挑眉。

李旭上前挤开了赵言,伸手扶着太后。

“旭儿,带我去看看他。”

太后一手抓住李旭的手,绝然而道。

沫瑾垂了目光,缓缓往一边退去,转而看向下方微微有些怔神的李承。

太后对他的疼爱,她感同深受,只是,昔日他对太后的敬重就不知是真是假了。

李旭拗不过太后,只能扶着她慢慢走到城墙边。

“承儿。”

太后看到下方的李承,神情起了变化,身子忍不住往前,若不是李旭与梁晴拉着她,许是都要直接从城墙上翻出去了。

“母后。”

李承的身子动了动,却未曾下马,只是仰头定定地望着这位白发老者。

“承儿,听母后的话,回去吧,别做傻事。”太后双手撑在城墙之上,冲着下方的李旭喊着话。

“母后,此次便是您再如何劝孩儿,孩儿也定要将他拉下皇位。”李承眉一趋,硬声说道。

太后闻言,连连摇头,急得眼都红了,双唇轻轻地颤着,久久不能成语。

“母后,您放心,你予我有养育之恩,孩儿日后还是会孝敬您的。”李承朗声道,“而他们,我要他们血债血偿。”

太后被他的话惊住了,呆呆地立着,竟有些不知所措。

“看来,成亲王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份,哦,不对,如此我们便不能称呼你为成亲王或是李承了,嗯,应该叫一声王冉承才对。”

沫瑾撇头,看向身旁不知何时悄无声息走过来的赵言,继而越过她再看向太后李旭等人, 见他们都是目瞪口呆地撇头望赵言。

她再转而看下方的李承,连他的神色都变了。

也许,他真的不叫李承。

“如何,这桩事,太后应该是最清楚的吧,所以今日里才会特特地赶来阻止,你怕自己昔日的一个善念,却替子孙后代招来了祸害,不过,我确实想不明白,那时,太后怎会想到将他,前朝大将王启之子王冉承收为自己膝下,蒙骗过天下人,王冉承,太后为了你,可谓是费尽心机,而今,你便是如此报答这份养育之恩么?”

赵言侧着身子,探头望着下方的李承,昔日的王冉承。

“原来,你并非我皇族子弟。”李旭勾唇讪讪一笑,转而看向一旁的太后,“太后,如今他狼子野心,恩将仇报,也怪不得我们心狠手辣了。”

“哼,李旭,你为何不去问问你的父亲,还有先皇,他们昔日又对齐林国做了什么,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他们之手,他们又叫什么?”王冉承大吼一声。

太后皱眉轻闭着眼,状似痛苦的缓缓摇了摇头。

“承儿,我不知你是从何人口中听来的这些,但是,我要告诉你,那时,齐林国皇上凶虐残暴,苛待百姓,以至民不缭生,怨声四起,先皇与你父为知己好友,奈何道不同,先皇为挽救黎民百姓予水火,被逼揭竿而反,城破之时,先皇同你父道,会善待王氏一族,你父仍可为将,甚至可将兵马之权都交予他,只可惜,你父虽忠勇,却也是个愚忠这人,他举剑自刎,留下你们孤儿寡母,而后你母随你父而去,留下嗷嗷待哺的你,我同先皇不忍你日后受人冷眼,便将你收养于膝下。”

沫瑾的眸子垂落,不由看向下方的王冉承,只见他的脸色变化着,怕是连他都不知真想竟会是如此。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不敢将真像告诉你,便是怕你会因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受人冷眼, 想着你做个藩王总好过四处飘泊,以怨恨过一辈子的好,可没想到,结局仍是如此。”太后悠悠地长叹了口气,无力的垂下了头。

城墙底下,隐隐有私语之声传来,沫瑾不由挑眉,看来,王冉承的身份转变,也让他们越发的动摇起来。

“够了,即便是如此,若无你们,我父也不会屈死,他是个将军,铁骨铮铮,他怎么可能背弃自个儿的旧主,即使不是你们亲自动了手,然这与你们亲自下手又有何异。这仇,我一定要报。”王冉承说着,双眼的目光之中,满含了恨意,沫瑾知道,他已深陷仇恨之中,往日的恩情早已烟消云散。

此时,忽有一骑长驱而来,快速的奔到王冉承身旁,耳语了几句便退开了。

“尔等不必再耗时间了,我知道你们在等援军,不过,我怕你们是等不到了,”说罢,王冉承伸手拨出腰间的长剑高高扬起:“众将士听命,攻城。”

一声令下,李旭与梁晴急忙扶着太后退下,赵言亦伸手挡在沫瑾跟前,然,底下却毫无动静。

王冉启高举长剑半晌,也未听到身后有动静,不由回头,见他们一个个左顾右盼,竟无一人举剑扬矛,不由长剑一落,马侧后方便有人嗵的倒地。

“退缩者,斩。”

“杀……

Back to Top